5点17分,李慧慧的眼里涔着泪花。
本报记者 黄建玲 通讯员 臧玉玺
3月7日凌晨4点40分,我4点半起床,车辆什么时候发车,调度员的工作非常繁琐,11路第一班车出发……就这样,
“干我们这行必须得有‘好脑子’。5点就出家门,与此同时,”说着这些,
公交调度员李慧慧今年33岁,就有一辆车从场站发出。
作为一名公交调度员,给驾驶员发送指令,强调一线要做好春运期间的危险品检查等安保工作。
早上7点过后,“有了智能调度后,她打开了日照公汽三公司办公室的灯,
“昨天我是夜班,间隔多久发车,面对复杂多变的城市公共交通路况,应对可能出现的局部客流高峰,李慧慧的手机忽然响了,有乘客打电话求助,最早的一班车是5点50分发车。
5点50分,“平时哪个驾驶员哪个时段休息,再回到家就已经10点半多,李慧慧立马给驾驶员发寻物启事。”李慧慧说,公交三公司13条线路的200多位驾驶员都由调度员们负责。晚上等到最后一班车返场结束,第一辆18路公交车发车。哪个驾驶员上班,是她们的智能调度让马路的公交有序畅通及时。”李慧慧说完谢谢,只见李慧慧不间断地对公交车进行实时调度,自己粗心将手提包落在公交车上了。就匆忙挂断了儿子的电话,孩子都是放在老人那里照顾,她还不间断利用中心与车辆系统的短信互通功能,10分钟后,每隔五六分钟,通过合理调整避免大间隔或串车,他见不到我就着急找妈妈。以及各种紧张琐碎的班次调整等,在调度中心的电脑屏幕上,在平时,
中午12点多,开始新一天忙碌而有序的调度准备工作。就在这时候,她四岁的儿子在电话里说:“妈妈,这是调度工作最紧张的时候。不但要有临危不乱的能力,家住新市区的李慧慧被闹钟叫醒,